《荷花》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04 19:32:05
《荷花》教学反思15篇

《荷花》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荷花》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荷花》教学反思1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夏日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盛开时的情景和“我”看荷花时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课语言文字优美,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促悟的方法,并且尽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把自己也想像成一朵荷花,因此,我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进行,比如,在教学中文中的第四段,我让学生想像作者看到荷花,感觉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作者是看到了白荷花的样子非常美,把自己也想象成了荷花,尤其是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是说荷花瓣随风飘动的样子,想像成了自己美丽的裙子,更能表现荷花的美丽,作者看着看着都把自己给忘记了。紧接着,作者由动写到静,又展开丰富的想像,蜻蜓飞过来,小鱼在脚下游过,我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告诉我什么呢?学生想象丰富,并且练习了排比的句式。

不足之处,本课对荷花的描写有绝妙笔墨,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的时间,但是由于给学生留的朗读的时间较多,小练笔就舍弃了,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还应该做到有所取舍,要抓住课文这个例子,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切实以教材为例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荷花》教学反思2

《荷花》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在上课之初,我先以猜谜语来导入,这样做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欣赏,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在学生情感调动起来以后,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老师的朗读语气及停顿。然后,我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闻荷花——看荷花——变荷花(想到的)。

课后我仔细回顾了这节课的过程,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快走进文本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在这几点上做得比较好。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我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2.丰富的想象还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鲜明的表象为想象提供了材料,但光有材料还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所以,在学生学习“看荷花”时我采用老师范读学生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了解课文。最后在“赞荷花”上下功夫,用赞美之情把美好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引导学生想象,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朗读能把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是把学生引入情境,激起他们感情的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所以,只有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才会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不足之处在于,我在引导学生方面还要不断加强,而且还出现很多细节问题,如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第二自然段(看荷花)上,不断地纠缠在这个问题上。今后在类似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个问题。该简洁的环节就简洁,该具体的就具体。

《荷花》教学反思3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观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我在教学时围绕“初闻花香──再赏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为了不破坏它的整体韵味和美感,我设计的第一课时重点是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第二课时重点是理解、积累和运用。

我在课中,力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么读出荷叶的美来,写荷叶与写荷花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虽然也调动了起来,可就是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我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现在有了一点收获,学生的积累显得贫乏,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也就显得贫乏。而且学生的积累有了,但是学生的迁移不够。因而要将阅读充盈于整个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积累和学会运用。

《荷花》教学反思4

上《荷花》之前,我恰巧在体育东路小学听了一位老师执教该课的第二课时,她的课给我启示很大。在让学生谈完对荷花的印象后,她用自己甜美的范读带学生(闭眼)去“看”荷花。跟着是学生自主阅读,赏读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老师也趁机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图画、朗读、想象来感悟荷花的美,效果不错。

但我感到她这一课时的容量过大,不但给人前松后紧的感觉,一些重要的训练,也匆匆而过(如语言文字训练、想象说话的训练)。因此,我备课时既学习,又改进:课前,我让学生在电脑课上观赏荷花、荷叶(课件播放),以弥补部分同学这方面的经验缺失;把讲读1、2自然段放在了第一课时,这一环节重在赏读、背诵积累;第二课时在语言训练方面重在要学生写出三种姿势,而不是单单脑中有个姿势就行了。想象方面重点放在“活的画”和练习上了。从整个设计和教学效果来看,我较满意。这也可算是“学有所得,取长补短”吧。下面具体谈谈我在教学《荷花》一课后的一点自得之处和疑惑之处。

一、自得之处

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文本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脉络(闻到清香——观赏形状和姿势——想象情景)进行整体感知。从全局出发了解了全貌,把握了文章的脉络。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画出觉得这段话中写得特别美的句子或词语,说出自己的体会。

随后组织汇报交流。这样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了美的语言。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体现了“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之意图。

二、疑惑之处

课堂调控不够。在第一、第二课时,都有为了让学生感情朗读、大胆想象、多元表达而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对课堂的调控,我一直很困惑。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以学生为本,但是,如果课堂上教师为了尊重学生,尽量多关注一些孩子,给他们创设表现的舞台,那课堂就 ……此处隐藏7085个字……师。在教学课文第2小节时,我采用了创设了读读、画画的学习活动,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荷花姿态的婀娜,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当看到学生读书目在纸上,心人书中时,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激发学生地的兴趣,我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荷花的姿态画一画,说一说,通过动动手,动动口,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使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2、拓展思维,激发想象,积累运用。

在第2小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欣赏一池娇艳多姿的荷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到小作者为何会陶醉在其中,从而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而后通过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一说:蜻蜓和和小鱼会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用学到的课文语言来赞美荷花,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

《荷花》教学反思13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不但写出了荷花的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体味语言文字的美。我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视线,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强烈读书的欲望。其次,我让学生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并请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白荷花的句子,写写自己喜欢的原因或体会。我发现有部分学生能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味。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有的学生说:“我从碧绿的大圆盘中体会到荷叶之美。”有的说:“我从挨挨挤挤上体会到荷叶之多。”接着我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在学生交流不同姿态的白荷花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进行多元解读,通过把“冒”字换字,来体会白荷花的可爱之处。然后我又让学生用喜爱的方式读读,使学生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一幅美的画面。

最后,采用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有滋有味。遗憾的是学生读书的时间花费的稍长些,来不及让学生当堂背诵,只好把背诵课文的时间放在了下堂课上。

《荷花》教学反思14

《荷花》这一课是人民出版社小语义务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文章。这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美文。全文不到400字,语言生动优美,把一池的荷花都写活了。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让学生欣赏、感悟到荷花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并且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我充分运用了多种手段,来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有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有花苞、莲蓬、荷花图片的欣赏等。让学生被这美好的事物感动,进而去欣赏、去赞叹,最终达到去创造美的目的。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的一双双小眼睛都发出亮晶晶的光芒,无不被这些瑰丽的画面所吸引,连那些平时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学生都格外的专注。比平日里老师仅仅用语言来表达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种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人的感觉更直观、更生动,也更精彩,更具有震撼人的力量。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我感触最深的要数上到课文的第四节,“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提出了“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还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这个问题。学生欣赏完一池的荷花翩翩起舞的录像后,发言比较踊跃,想象力比较丰富,语言表达的也比较好。

除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外,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深挖课文的重点词句上下了不少工夫。“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写出了荷花生长的茂盛及蓬勃的生命力。通过让学生换词来比较,叶圣陶先生的“冒”字用得如此之传神。并进一步延伸开来,白荷花在这些挨挨挤挤的荷叶中是怎样地冒出来,冒出来又想干什么?这个拓展练习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更提高了学生思考、组织、表达语言的能力。由于有前面充分的情境创设,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思路就放得开,讲出了不少精彩的语句。如有的学生回答到,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拼命地冒出来,是想和其他的荷花比美。有的学生回答说,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争先恐后地冒出来,是想看看周围世界崭新的变化。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也许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没有前面学习情境的铺垫,没有深挖教材的重点词句,这些精彩的发言或许就出不来了。

当然教学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教师不仅在范读课文的时候起一个示范的作用,在学生的朗读训练中,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朗读,去体会语言的美。

回顾《荷花》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荷花》教学反思15

教学目的

一、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三、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四、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

1.全文三部分的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荷花》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