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时间:2024-06-04 19:29:51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方程的意义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方程的意义》,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流程三个方面展开说。

一、教材分析:

关于《方程的意义》这一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有不同的安排:

人教版教材将方程教学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部分,在学习完用字母表示数后紧接着认识简易方程及用方程解决问题。教材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首先通过天平演示,说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同时得出一只空杯正好100克。然后在杯中倒入水,并设水重x克,通过逐步尝试,得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从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为提供更为丰富的感知材料,教材一方面由小精灵要求: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另一方面通过三位小朋友在黑板上写方程的插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样性。

其次,“做一做” 给出了六个式子,让学生识别哪些是方程。

再次,“你知道吗?”的阅读资料,简要介绍了有关方程的一些史料。

而冀教版教材将《方程的意义》安排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承接着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教材首先呈现了六幅不同的用天平表示物体质量关系的情境图(其中有两幅天平图两边物体的质量不同),提出了“观察天平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的要求。在学生观察、按要求写式子,以及对式子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认识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通过分析不同版本的教材,我觉得:在小学,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所以只要学生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就可以了。不必在概念上过分纠缠,更不必补充方程与恒等式的区别等等,以免加重学生负担。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了解“等式”与“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等式”与“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较长时期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开始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往往受到算术思路的干扰。因此,在《方程的意义》的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对于学生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初步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具有重要意义。从这意义上说,以前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五大教学环节:1、口算,2、情境,3、自学,4、展示,5、反馈。

1、口算(3分钟)

每生一张口算卡,12道小数加减乘除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采用定量计时,对组交换口算本,一人报答案,互相评判。组长统计全对的,错的同学当堂订正。给全对的组加5分。坚持口算天天练,堂堂清。

2、情境(3分钟)

出示天平实物,师生交流有关天平的知识,情境创设力求有趣、简洁、为本课教学服务。

3、自学(12分钟)

自学环节分两步:

(1)独学:

出示教材中6幅天平示意图,仔细观察,独立思考:

○1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

○2这些式子可以怎样分类。

师深入各组巡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尤其是关注学困生的点拨。

(2)对学、群学:

把在独学中遇到的问题和你的对子或小组同学共同探讨一下,组内成员互学,组长汇总形成共识,师深入小组,培养学生倾听、充分表达自己意思及补充质疑的能力,并确定每个组的展示重点。师及时对各组表现给予适当评价。

4、展示(12分钟)环节分为三步进行:

(1)小组展示所写的式子。并交流想法。小组全对的加分。

(2)交流这些式子如何分类。师分类板书:

预设1:

平衡——相等

20+30=50

30+x=80

x+20=70

2x=100

不平衡——不相等

X>30

40<x+10

揭示等式的意义:等号连接的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 ;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 。进而揭示等式的意义。

预设2:

30+x=80

x+20=70

2x=100

等式中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20+30=50

没有未知数的式子

揭示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学生读书进一步了解等式、方程的意义。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重点强调方程的两个因素:○1等式,○2含有未知数。

(3)讨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师提出:“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这句话对吗?的要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并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通过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等式包含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展示中能充分表达,提出有价值的质疑的小组进行加分。

5、反馈(10分钟)

在反馈环节我安排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1)出示试一试,判断是否是方程,并说明判断理由。

(2)根据方程的意义让学生自己试着写两个方程。

(3)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观察三幅图,说一说图中的信息,试着列出一个方程。

第2题:让学生先读懂题,再试着列出方程。

第3题:通过判断题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第4题:把文字叙述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表示出来。学生独立完成。

(4)将人教版中的“你知道吗?”作为本课的结尾,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数学文化。

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是今后学习更深一层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知识支柱,因此在教学时应重视概念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与概念形成的自然性。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

实践操作,建立方程模型

1、用天平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有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此处隐藏28881个字……页。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从等式引入,首先通过天平演示,说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同时得出一只空杯正好100克,然后在杯中倒入水,并设水重x克。通过逐步尝试,得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从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为提供更为丰富的感知材料,教材提出: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然后通过三位小朋友在黑板上写方程的插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样性。

在“做一做”里,教材给出了6个式子,让学生识别哪些是方程。要让学生明白,未知数还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你知道吗”的阅读材料,简要介绍了有关方程的一些史料。通过让学生阅读,了解一些有关方程的历史和发展。

冀教版教材《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已学过整数四则运算法则和定律,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即将学习的“解方程”的基础。教材选择了天平这个直观教具,提出了“观察天平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关系”的要求。在学生观察、按要求写式子,以及对写出的式子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方程的意义”,并非让学生简单地认识方程的外形特征——“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是要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本质特征——揭示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揭示“方程的意义”,必须借助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利用具体的问题情境去帮助学生寻找相应的等量关系,构建“方程”的概念。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能力目标: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方程。

3、情感目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方程”、“等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环节:

一、口算练习。

这些练习题主要依据的是教研室提供的题目,一共30道口算题。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时间2分钟,做对20道题的得满分,多者加分,少则扣分。

二、创设情境,抽象出等量关系。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因此创设情境要具有简洁性、趣味性和问题性。

1、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一本字典和一本数学书,大家来猜一猜哪个重一些?可以掂一掂再来猜。

(说明:师生进行猜质量的活动,既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下面的学习创造素材。)

怎样才能验证刚才估测的结果呢?(用秤称或用其它方法称出物体的质量)非要称出它们的具体重量吗?(学生充分说完引出天平测量)

2、小结:也就是说天平平衡了,两边的物品重量就是相等的,是这样吗?天平就是利用这个特性,把其中的一边换成了有具体重量的砝码就可以知道中一边物品的重量了。今天我们就利用天平这个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测量工具来学习方程的意义。

(在课的开始,我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说说见过的称物体重量的工具,顺势提出天平,介绍天平。从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把新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不至于拔高起点。)

三、自主探究。

由于学生对天平以及天平的用法并不陌生,所以接下来我安排了两个活动。

导学一:

1、观察六幅天平示意图,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吗?

在这里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第一幅天平示意图,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重点观察天平左右两边砝码的质量和天平此时所处的状态。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使用天平的经验,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写出关系式的,如果有个别学生有困难就得需要同学的帮扶老师的指导了。接下来我会利用课件把其余五幅天平示意图全部出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天平左右两边砝码的质量和此时天平所处的状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天平左右两边砝码的质量都是用什么数表示的,还有此时每个天平所处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然后再引导学生写出关系式。问题预设: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图意正确写出关系式,但是也有可能出现下列错误:如遇到有字母的不会表示,遇到天平此时所处的状态不是平衡状态的不会用不等式表示,或者把所有的关系式都写成等式了。

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引导他们再次观察,找出自己错的原因。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由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当同学们把六个关系式都写正确后,出示问题:上面的六个关系式有什么异同点,你能给它们分成两类吗?

首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六个算式的异同点,然后再试着分类。问题预设:学生可能会给分成等式、不等式、含有字母的、不含有字母的四类。

3、紧接着再次提出问题:你能把上面的等式再分成两类吗?

让学生细致观察等式的特征,找出这些等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再进行分类。问题预设:学生可能分成含有字母的和不含有字母的两类。

4、自学课本25————26页的内容。概括出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根据以上分类情况,再根据书中的介绍由学生自己概括出等式和方程的意义。重点强调方程与等式的区别: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5、举例说明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

当学生真正理解了等式与方程的意义后,试着让学生写出几个方程。预设:学生写的可能都是含有未知数x的方程,还有可能写出的是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从方程的意义入手,正确写出算式。并且强调:在方程里,未知数一般用x表示,有时也可以用其它字母表示,如:y z k等。

导学二:

1、完成“试一试”。(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方程的意义是否真正理解。)

2、把上面自主探究内容与同桌对学,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小组长把小组内存在的问题、疑点进行分类整理准备展示。)

此环节全部放给学生,由各小组长组织。老师借此机会参与到各小组和学生一起探究,一起交流。

四、展示。

1、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此环节主要是展示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出现的错误,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及疑点。由学生自己自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由老师进行点拨。)

2、总结回顾: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说明:简单的总结,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内容,强化方程的意义与本质)

五、反馈。

反馈的目的不仅是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查学生利用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丰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更主要的可以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好基础。

我安排了两项内容:“练一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完成,拓展练习要求有余力的同学完成。(体现了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任务。)

以上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